

(张深奥 摄)
碓码盔(碓臼),是农耕时代我国劳动人民一种常用的生活用品。在生活用具中,碓码盔是最简单耐用的东西。它分碓盔和碓锥两部分。碓盔是在一块方形的大青石中间由石匠雕凿出的一个圆窝,有40厘米来深,上粗下细,非常光滑;碓锥是由一坨长形青石所制,也是上粗下细,下端非常光滑,其整个要比窝小一圈,为的是舂东西时不碰手。碓窝凿有若干斜凹槽,碓锥凿有若干斜凸槽,以便提高功效。碓臼的功用一般是用来舂数量不大的糙米、杂粮、米粉和面粉,还兼带着打糍粑。
在一个自然村、有的是一户人家或一大户人家就有一个碓码盔,那时村里的人们用盆或瓢端来米或炒熟的大麦来舂。有时候也有人来舂葛粉。所以.常常能听到"吨吨"的舂米声。到了春节,人忙,碓码盔也跟着忙了起来。打糍粑的人家开始也是用的碓码盔,后来有专门用来打糍粑的“粑粑盔”,那时有粑粑盔的不多,春节前打粑粑的多,粑粑盔不到每家的糍粑打完,它是不会消停的,二十八、打粑粑,一般到腊月二十八过年的糍粑就基本打完了。
在民间,有个歇后语,叫做顶起碓码盔玩把戏——人吃了亏戏不好看!着实有些形象。一只碓码盔估计有两三百斤,一个人莫说顶,就是两个人使劲抬起来都不容易,想用它来玩把戏,肯定是费力不讨好的事。